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会新闻 > 详细内容
“科技精英”朱美芳:纤维业界领军人 学生眼中好师长

      新近荣获第十二届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曾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巾帼创新奖……记者眼前的这位高高瘦瘦,时常喜爱戴着那条中国红围巾的知识女性就是这些荣誉的获得者——东华大学副校长朱美芳,翻看她的履历,有两个关键词:研究纤维和教书育人。

  难忘高中班主任送的“的确良”

  “记得读书的时候‘的确良’是潮流,可当时家境并不富裕,是高中班主任给了我人生中第一块‘的确良’。”没想到,如今身为纤维材料界领军人物的朱美芳,在学生时代会有这样的经历。出生于中国近代纺织发祥地江苏南通的她,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确良”盛行的时候幻想自己也能穿上。“没想到,我高中毕业考进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后,高中班主任送我的礼物,正是一块‘的确良’裤料!”当时,朱美芳的本科专业正好是化纤学科。本科毕业后,她加入了当时化纤系主任陈彦模教授新组建的课题组。为了筹集科研资金,她随陈教授搭了货运大卡车,辗转来到张家港涤纶厂,争取到了第一笔研究经费5000元。朱美芳真正的功能纤维研究就此开始,神奇的纤维世界向她展开双臂。

  专注纤维领域20余载

  当话题转到与她相伴20多年的纤维时,朱美芳的话滔滔不绝:“用纤维制成外衣,雨天不会淋湿,还会变色;制成内衣,薄薄一层就可抵御严寒。你信吗?”这神奇的纤维,在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朱美芳那里已经研究了许多年。

  朱美芳告诉记者,她和她的团队近年来重点研究的就是“智能纤维”。“智能纤维”与人们所穿的天然材质或化学纤维制成的服装不同,新纤维的发展方向一是来源可以再生,使用过程无污染,用后可以完全回收或降解;另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通过材料的复合和杂化赋予纤维新的功能甚至智能。

  “所谓‘杂化’,可以形象地理解为1+1>2。”朱美芳解释道,杂化材料就是将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有机、无机、金属材料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杂化,从而产生具有新型原子、分子集合结构和新性质的物质。如纳米复合水凝胶是由层状无机材料与智能高分子在纳米尺度杂化而得,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人体组织修复等领域。

  “还是喜欢别人叫我老师”

  “校长、教授、老师、专家,您在工作中最喜欢别人怎么称呼您?”面对记者的提问,朱美芳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师。一位好的老师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在朱美芳自己的求学经历中,老一辈专家们给了她很多帮助。而今自己当了20多年的“教书匠”,也要像当年恩师对待她那样用心培育学生。

  她的功能杂化材料项目团队目前有20多名教师,5名博士生,12名硕士生,还有10余名本科生,师生学科背景横跨材料、化学、机械、物理、工程等多个领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研实践能让学生了解社会,提升能力,科研最终要为培养人服务……”这是课题组培养学生的一贯原则。团队里,师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组员们每天都会碰面,每个星期还会组织一起交流。不管多忙,朱美芳总会抽时间去听小组交流,而她自己则尽量少说话,多倾听。在这样一种完全让学生自己做主的培养模式下,学生们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不仅研究生,就连本科生也开始主动要求上台作陈述报告了。

  “我特别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谈起团队里学生们的成长故事,朱美芳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值得老师学习……”她还说,在功能杂化材料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不少研究思路是由学生们先提出来的,教学相长也是成就一个出色项目团队的“法宝”。(上海科技报社 陶婷婷)

联系我们

电  话:86-21-53827451,            86-21-63857388 传  真:86-21-53827451 地  址: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59号            1609室
Email:kjh59@163.com 邮  编:200020